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员通过引入2,1,3-苯并噻二唑和5,6-二氟-4,7-双杂化物质解决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I⁻迁移问题,提升了电池的运行稳定性。研究结果显示,杂化物质通过强配位作用抑制了MAI/FAI的去质子化和I⁻向I₂的转化,同时氟的电负性增强了与I⁻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,有效降低了钙钛矿分解和碘空位缺陷密度。这些改进使得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6%,并且在ISOS-L-3测试协议下,电池老化1000小时后仍保持85%的原始效率。此外,当该技术应用于宽带隙钙钛矿系统时,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达到了27.8%,显示了该策略的广泛适用性。